2023年,是威马汽车走下坡路的开始。从曾经的造车新势力“四小龙”摇身一变成为网友口中的“危马”。现在的威马汽车不仅名称被网友调侃,甚至连车标也被网友戏称为“三长两短”。为何昔日的头部新势力,会沦落到今日这般境地呢?
俗话说得好,有钱能使鬼推磨,没钱寸步难行。而威马汽车正好对应了后者。造车是公认的“烧钱游戏”,而威马汽车又是重资产玩家,生产基地、造车资质、销量渠道均需要耗费巨额资金,再加上上市不顺、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、行业竞争加剧等客观影响,威马汽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资金紧张的情况,进而引发了暂时性的经营困难。
而深知市场大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威马,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在展开自救行动。
近年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掀起了出海热潮,而威马汽车也瞄准了海外市场,一直在为出海而努力。早在2022年,威马汽车就成功拿到获得了WVTA(Whole Vehicle Type Approval)欧盟大批量认证,为其拓展海外市场铺平了道路。去年,威马汽车加速出海步伐,并成功斩获万辆海外订单,成为了新势力迄今为止的最大单笔交易。
除了出海以外,威马汽车还在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人,从而获取新的资金,以便摆脱资金紧张的局面。
在今年3月底,威马汽车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便迎来召开。根据会议透露的内容来看,威马汽车已经吸引到了4家资本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会议结束后,威马汽车将进入到投资人谈判环节。
当然,打铁还得自身硬。在重整进程中,威马此前的重资产投入,也正是威马吸引到投资人的实力所在。
首先,威马在众多新势力中属于优质资产,手握乘用车生产资质(包含轿车、SUV和MPV)+商用车生产资质+两座工业4.0智能制造基地的车企,具备业务多向发展的灵活性。并且目前多家重组、重整的新能源车企中,威马是唯一一家累计销量在10万台以上的新能源车企。
其次,市场正往有利于威马的方向发展。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正在步入“纺锤型”结构,即15万-25万元级别的主流家用车会占据多数市场份额。而威马汽车自创立之初就专注15~25万级中端智能汽车市场,具备先发优势。例如2018年上市的威马EX5搭载同级最全12项L2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;2021年上市的威马W6搭载国内首款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。
曾经专注于30万元以上的品牌,如今都在积极创立子品牌进攻15万~25万元市场,种种信息释放出的信号表示,威马或许将迎来逆袭的关键红利期。
以上种种,都在预示威马汽车即将甩掉“危马”的标签,实现重生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随着国内二胎、三胎政策的放开和汽车消费市场升级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...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,更多信息、产品往往只火于一时,经典、传奇方能...
是时候大通纯电MPV了!当“电动、智能、舒适”成为MPV消费者选...
BJ60刚刚面世,就凭借一系列惊艳的技术指标,获得了很高的关注度...